历史文化
非物质文化遗产
汕尾是闽南文化、潮汕文化、客家文化、广府文化交汇地,有正字戏、西秦戏、白字戏等3大稀有剧种,拥有9项国家级、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语言
汕尾市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方言。汉语分福佬话、客家话、白话(粤语)、占米话、军话、北方方言等。福佬话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、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,使用人口约265万人;根据其语音特点,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,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。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陆河县、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、陆丰市北部山区,使用人口约60万人。白话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,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,约4万人;在汕尾、海城、东海等地,因与港穗商贸往来频繁,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,会说白话的占相当比例。占米话是粤语在粤东地区深受客家话、福佬话影响的一支土语,分布于海丰县西南部,使用人口约3.5万。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但深受客家话、粤语、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,有陆丰西南镇青塘村、大安镇坎石潭村和海丰平东镇龙吟塘村3个方言岛,使用人口约1万。北方方言主要集中于汕尾市区,使用人口约2万,多数于汕尾建市后迁入;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,汕尾市居民中有80%左右会说普通话。除使用汉语外,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的少数民族畲族,人口约200人,使用其民族语言畲语。
饮食习俗
汕尾市的饮食属潮汕风格,其汇闽南地区与广州地区之所长,风味自成一格,以焖、炖、烧、炸、炒、泡为主。海鲜、汤类和甜菜的烹饪具特色,口味清鲜,浓郁而不油腻。
风味名菜有烧雁鹅、护国莱、清汤蟹丸、油泡螺球、绉纱甜肉、太极芋泥等。
汕尾市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、远近闻名,比如小米、牛肉饼、菜粿(菜包粿)、韭菜饺、冬节鸽、猪肠粉、层糕粿、菜茶、咸茶、扁食等等。
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,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,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,风味自成一格。
汕尾是闽南文化、潮汕文化、客家文化、广府文化交汇地,有正字戏、西秦戏、白字戏等3大稀有剧种,拥有9项国家级、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语言
汕尾市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方言。汉语分福佬话、客家话、白话(粤语)、占米话、军话、北方方言等。福佬话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、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,使用人口约265万人;根据其语音特点,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,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。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陆河县、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、陆丰市北部山区,使用人口约60万人。白话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,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,约4万人;在汕尾、海城、东海等地,因与港穗商贸往来频繁,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,会说白话的占相当比例。占米话是粤语在粤东地区深受客家话、福佬话影响的一支土语,分布于海丰县西南部,使用人口约3.5万。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但深受客家话、粤语、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,有陆丰西南镇青塘村、大安镇坎石潭村和海丰平东镇龙吟塘村3个方言岛,使用人口约1万。北方方言主要集中于汕尾市区,使用人口约2万,多数于汕尾建市后迁入;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,汕尾市居民中有80%左右会说普通话。除使用汉语外,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的少数民族畲族,人口约200人,使用其民族语言畲语。
饮食习俗
汕尾市的饮食属潮汕风格,其汇闽南地区与广州地区之所长,风味自成一格,以焖、炖、烧、炸、炒、泡为主。海鲜、汤类和甜菜的烹饪具特色,口味清鲜,浓郁而不油腻。
风味名菜有烧雁鹅、护国莱、清汤蟹丸、油泡螺球、绉纱甜肉、太极芋泥等。
汕尾市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、远近闻名,比如小米、牛肉饼、菜粿(菜包粿)、韭菜饺、冬节鸽、猪肠粉、层糕粿、菜茶、咸茶、扁食等等。
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,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,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,风味自成一格。
行政区划
1988年1月7日,国务院《关于广东省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》:设立陆河县,以陆丰县的河田、河口、新田、螺溪、水唇、上护、南万、东坑8个乡镇及吉康林场的行政区域为陆河县行政区域;设立汕尾市(地级)和汕尾市城区,以海丰县的汕尾、红草、马宫、东涌、田墘、捷胜、遮浪7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汕尾市城区行政区域。汕尾市政府驻汕尾市城区(原汕尾镇),辖市城区和海丰、陆丰、陆河三县。
1988年,设立地级市,行政区划范围包含市城区、海丰县、陆丰市、陆河县。
1993年,在市城区田乾和遮浪2个镇设经济开发试验区(行政区域仍属城区);1995年,在陆丰所辖华侨农场设华侨管理区(行政区域仍属陆丰市),以上两区均属市派出机构。
1995年,经国务院批准,陆丰撤县建市(县级市),由省政府直辖,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。
2011年,省委、省政府在海丰县鹅埠、小漠、鲘门和赤石4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(行政区划属海丰县),委托深圳、汕尾两市管理(2017年9月起由深圳市主导建设管理)。
2019年,汕尾市辖1区、2县,代管1市,另设2个管理区或功能区(1个区:城区;2个县:海丰县、陆河县;1个代管市:陆丰市;2个管理区或功能区: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、汕尾华侨管理区);辖区内设有40个镇、14个街道办事处,共有150个社区居委会、723个村委会。
1988年,设立地级市,行政区划范围包含市城区、海丰县、陆丰市、陆河县。
1993年,在市城区田乾和遮浪2个镇设经济开发试验区(行政区域仍属城区);1995年,在陆丰所辖华侨农场设华侨管理区(行政区域仍属陆丰市),以上两区均属市派出机构。
1995年,经国务院批准,陆丰撤县建市(县级市),由省政府直辖,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。
2011年,省委、省政府在海丰县鹅埠、小漠、鲘门和赤石4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(行政区划属海丰县),委托深圳、汕尾两市管理(2017年9月起由深圳市主导建设管理)。
2019年,汕尾市辖1区、2县,代管1市,另设2个管理区或功能区(1个区:城区;2个县:海丰县、陆河县;1个代管市:陆丰市;2个管理区或功能区: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、汕尾华侨管理区);辖区内设有40个镇、14个街道办事处,共有150个社区居委会、723个村委会。